《阅微草堂笔记·夙冤》“奴子刘琪”原文与翻译

《阅微草堂笔记&夙冤》奴子刘琪;原文与翻译

奴子刘琪,畜一牛一犬。家奴刘琪养了一头牛、一只狗。

牛见犬辄触,犬见牛辄噬,每斗至血流不止。牛看见狗就用角抵,狗看见牛就用牙齿咬,经常斗得头破血流。

然牛惟触此犬,见他犬则否;犬亦惟噬此牛,见他牛则否。然而奇怪的是,牛只看见这只狗就用角抵,而看见其他的狗则不这样做,狗也只看见这头牛才用牙齿咬,看见其他的牛也不这样。

后系置两处,牛或闻犬声,犬或闻牛声,皆昂首瞑视。后来把它们分开,拴在两个不同的地方。牛有时听到狗的声音,狗有时听到牛的声音,都抬头瞪眼的。

后先姚安公官户部,余随至京师,不知此二物究竟如何也。后来先父姚安公在户部作官,我跟随着他一起到了京城,不知道这两头动物究竟怎么样了。

或曰:禽兽不能言者,皆能记前生。此牛此犬殆佛经所谓夙冤,今尚相识欤?;有人说:禽兽不能说话,但都能记得前生。这头牛和这只狗,大概就是佛经里所说的前世冤家今世相逢吧?

余谓夙冤之说,凿然无疑。我认为夙冤的说法是确凿无疑的。

谓能记前生,则似乎未必。但所谓的能记起前生,则不一定。

亲串中有姑嫂相恶者,嫂与诸小姑皆睦,惟此小姑则如仇;小姑与诸嫂皆睦,惟此嫂则如仇。亲戚中有姑嫂二人互相厌恶的。嫂子与其他小姑子都能和睦相处,唯独和这个小姑子仇人一般;小姑子与其他嫂子都能和睦相处,唯独和这个嫂子仇人一般。

是岂能记前生乎?难道这也是能记得前生的冤仇吗?

盖怨毒之念,根于性识,一朝相遇,如相反之药,虽枯根朽草,本自无知,其气味自能激斗耳。相互厌恶怨恨的念头,根源在于各自的性情喜恶不同,一旦碰上,就象相反的药,即使是枯根朽草,本身没有知觉,彼此的气味就能激发相斗。

因果牵缠,无施不报。因果互相牵连纠缠,没有什么作为不会受到报应的。

三生一瞬,可快意于睚眦哉!人的一生也不过眨眼就过去了,何必为一些小事而纠缠不清呢?